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騎向單車大城 (4)

From http://LondonElectricBikeTour.com




CC : 沒想到民主國家推動單車活動也這麼快,有意思!

倫敦 鐵馬時尚天堂  
2011/07/11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英國報導】

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騎向單車大城 (3)


CC:記得我們小時候都自己騎車上學的,現在父母開車接送多半和環境有關,只不過這樣的改變是好還是壞呢?我的小朋友都是自己上學的。騎車技術不難,青少年或兒童騎車的危險在於安全意識不足,搞定這點,單車是讓人自立又環保的交通工具。

自行車教育3歲開始 移民學單車政府出錢  
2011/07/11

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騎向單車大城 (2)


管好開車族 荷蘭讓兩輪族安心騎 
2011/07/11
【聯合報╱記者郭錦萍/荷蘭報導】

騎向單車大城 (1)



「自行車麥加」荷蘭 單車取經聖地 
2011/07/11
【聯合報╱記者郭錦萍/荷蘭報導】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怎麼看新聞(才不動氣)?


最近在整理剪報時,看到線上新聞頁面有人反應記者忽略了某些資訊和現實,其回應的內容非常生氣!碰巧,FB上某朋友也指責某知名雜誌對某些資訊的報導有誤,他聲稱該報導所指的創新事物其實過去已經發生過了。

要我說的話,我說大家有甚麼好生氣的?記者除了報導外,本來就不是任何領域中最專業的,他們當然要自己努力採訪研究,但就算他們再努力,怎比得上我們各行各業的英雄好漢呢?這些英雄好漢,可能浸淫在他們的專業領域五年、十年、甚或數十年,而且還有各自的內幕消息,記者就算花個一年半載去做個專題報導,也很難超越各行業的專家。所以,就算他們犯些錯誤,何必生氣?

記者要透過採訪取得資訊,而消息來源透露的,又可能有意無意的有偏頗的論點,我們指望記者釐清這些偏見而帶給我們真理嗎?我的看法是,你要真理,你就得自己思考、自己探詢,期待別人給我們完美的答案是很奇怪的!我們自己不懂,卻要求別人都懂?(我們要是都懂,就不用管別人說甚麼了!)

我這一點都不是消遣記者。我認為記者能給我們八九成正確的訊息就很不錯了!看新聞,得到的就是各方面的資訊和觀點,你認不認同或究竟是對錯那是另一回事,本來就不可盡信之。至於真相是甚麼,我們如果在乎,我們就要以那為基礎,繼續探索!對於那些我們原來很無知的東西,新聞報導開了我們的眼界,讓我們從接近無知的狀態變成有初步的認識。對於那些我們專門的領域,偶而也會有點新東西讓我們去拓展自己的認識吧!他錯的離譜?要不,你來寫,給我們大家好好教育一番!換個角度,要不是有眾人的愚昧,又怎能襯托出你超人一等的見識呢?何必過度苛責帶給你榮耀的人呢?

總之,想通了,就真的不需要生氣!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訂做好爸爸 (2)


CC:政府給不給育嬰假是一件事,就算要爭取也不是一蹴可及,但自己的小孩、自己的親子關係,自己要把握。時光一去,永不復返,父母的保鮮期是有限的!而且,你越懂得把握孩子的童年,這保鮮期就越長!

瑞典訂男性育嬰假 好制度打造好爸爸
 2011/07/04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瑞典報導】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訂做好爸爸 (1)




瑞典女人三高 養兒育女國家幫你扛 
2011/07/04

Google Chrome 自動填入帳號的記錄如何刪除?

Google Chrome 自動填入帳號的功能是個蠻方便的工具,只要輸入第一個字母或者滑鼠在輸入框點一下,自動會帶出過去輸入過的記錄工你點選,省下麻煩的輸入工作。但是當這個記錄錯誤或過時要怎麼辦呢?尤其有幾次筆者傻傻的忘了點到密碼輸入框就直接接著打密碼,如果不是個人用的電腦,豈不把密碼洩漏了?

刪除的方式很簡單。在上圖這個過去記錄被帶出的時候,用方向鍵下移指到你要刪除的那筆資料,然後按刪除鍵 Delete (或 Del) 即可

社會住宅是好宅 (3)




學荷蘭百年經驗 找台灣合用的 
2011/06/27
【聯合報╱本報記者郭錦萍】

社會住宅是好宅 (2)

阿姆斯特丹東碼頭區,集合各種時髦建築,這裡的住宅一半是社會住宅。 記者陳俊吉/荷蘭攝影


阿姆斯特丹昔廢棄碼頭 今碧波美地 
2011/06/27
【聯合報╱記者郭錦萍/荷蘭報導】
「水岸第一排」、「面對千坪綠地」、「國際級建築師代表作」、「百年經典」,台灣高價房地產常用這些廣告詞;但在阿姆斯特丹,成千上萬間的社會住宅都具備上述條件。這些房子超搶手,想住進去,平均得等七至十年。

社會住宅是好宅 (1)

荷蘭 GWL 社區
CC:單就這個系列的報導來說,放眼天下、影音圖文並重,深得我心!



荷蘭GWL社區社宅 排隊搶著住 
2011/06/27
【聯合報╱記者郭錦萍/荷蘭報導】

借鏡國外,提升台灣


我蠻喜歡這個系列報導的,藉此看看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是怎麼生活的。這些借鏡的方案如何我恐怕沒資格評論,但「借鏡」這個方法是個好方法。當然各地有各地的民情和環境,倒也不能一味照抄,我覺得就是多看看,重點是刺激一下自己的想像力,然後根據本地的特性找出一條更好的路來。相關報導整理如下:

  1. 社會住宅是好住宅
  2. 訂做好爸爸
  3. 騎向單車大城
  4. 讓人敢於老去的制度
  5. 與水和平共處
  6. 都市農夫不是夢
  7. 永續大未來
  8. 為藝術找個家
  9. 給流浪動物一個家
  10. 城市防災學
  11. 和都市重修「舊好」
  12. 出借偏見的真人圖書館

消除手臂和肩頸的痠痛

圖片來源
努力工作 (或猛玩電腦) 之餘,也要休息一下哦~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正確的電腦使用姿勢



一年前的剪報,分享給我們電腦一族~

你「坐」對了嗎?
2010/12/19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整理,繪圖/廖珮涵,資料提供/台北新店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 謝仕福】
1.眼睛高度:眼睛最好與電腦螢幕上緣同高。
2.手的姿勢:配合桌面,調整椅子高度,手肘呈90度,前臂平行於桌面,肩膀放鬆,手肘靠近身體。
3.腿與腳的姿勢:雙足放置地面,大腿完全在椅面上休息,髖關節約呈105度,膝關節呈90至110度,若雙足無法搆及地面,則需要放在小板凳上。
4.背部與椅背:調整椅背,和背部完全服貼,才能支撐下背。
5.眼的距離:眼與螢幕距離約60至70公分,約手臂伸直長度。
6.手、滑鼠、鍵盤:滑鼠放在鍵盤旁邊,兩者離桌緣8至10公分,保持手腕自然伸直而沒有過度彎曲。
7.手臂靠扶手:手臂勿靠在桌上,可以靠在椅子的扶手上。
8.休息:每小時須休息5分鐘,做做伸展操。


全文網址: 你「坐」對了嗎? - 筋骨毛病多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89430#ixzz1gKpU6TOJ
Power By udn.com 

數位時代越來越深化了


在整理過去一年的剪報和雜誌中,想到的還是再上網去看看有無網頁可直接下載記錄,果然有,而且過去通常都只有文字,現在也看得到所有的圖片了,不僅如此,甚至連原來報上不會有的影片也出現了,真是令我頗感興奮,果然數位時代的內涵又深化了一些。

或許有人會驚訝我還在看紙本報紙,這是有原因的:

  1. 紙本看起來還是比現行的螢幕舒服 (不過我想大型、可捲曲、適合長時間閱讀的螢幕應該是指日可待了)。
  2. 報紙一次可瀏覽的版面大,網路上版面小 (就算我的 22 吋螢幕就電腦螢幕來說不算小),實質和心理的視野都受限。我經常發現即使先看過網路新聞,還是有很多重要新聞我是在紙本新聞上看到的。
  3. 在網路新聞有所遺漏的另一個原因是,某些新聞會因為受歡迎的程度而佔據版面,至於其他新聞,即使你願意去看所謂的【更多新聞】,經常也只是不同報社、電視台或通訊社的同一條新聞所佔據 (google 新聞在這一點就很好,因為會把相同的新聞的不同來源都歸在一起)。除了某些重大事件,每個人都有他自己關心的獨特領域,這是網路新聞不容易掃瞄到的 (不過你或許可以藉由關鍵字搜尋到,只是關鍵字只能搜尋到已知的事物或分類,要先別人看出事物的內涵或新事物的發展,親自觀察瀏覽是必要的)。報紙當然也會根據新聞受歡迎的程度排版,但至少我還是很容易瀏覽到一些我關心的「小」新聞,網路新聞則不知要淹沒到多少頁之後了。
是的,我其實也一直在看網路新聞,甚至在紙本新聞看到值得留意的內容時也會直接在網路想要找到同樣的文章以方便記錄,但在過去,似乎經常只能找到文字而缺少圖片,現在圖片也有甚至還有影片,當然是一種進步 (雖然也只是部分雜誌報社這麼做)。我不知道這些圖片影音是後來補上的,還是因為我在新聞當天或隔天找的時候它們還沒被搜尋引擎納入。也有一些雜誌有免費的電子版,只是會晚三四個月釋出,這其實也還好,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不會因為三四個月就過期的。我知道有些人需要靠即時新聞牟利或生活,但大多數人其實無所謂,就像過去有個外國名人說過,他不看新聞,只要看年鑑就夠了。我相當程度是贊同的,多少新聞就像電視電影一樣,也是靠腥羶暴力的程度作為篩選的標準,而且某些事件的內涵也不是在發生的當下就看得出來,所以多數的新聞報導是蠻膚淺的,因此我們都不看這些新聞去做些自己想做的事不是更好嗎?(但是新聞報導相當程度總也是一些事實,如果能建立自己的判斷和洞見則更好!)

扯遠了!我寫這篇,一方面是高興數位時代的進步,一方面也是提醒自己要善用這些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