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

心智圖的三大特點

我每週必定詳覽和重整的心智圖,因私密問題省略了分支。

有人說,心智圖是什麼全腦思維,還有很多人推廣心智圖多半是應用在學習和記憶等等,依我看,這是把心智圖給做小了,沒有觸及真正的核心。我每天都在用心智圖,我認為心智圖有三大特點(但必需使用軟體才能充分發揮這三點,所以我談的基本上都是軟體心智圖):

  1. 縱觀全局
    • 心智圖讓人把所有事實攤在一個圖面上,使人能看到整個局勢
    • 看到整個局勢,思考才不會有遺漏
  2. 盤整思緒
    • 看到所有局勢並進行思考,就可能會有新的領悟,這時就會對心智圖上各分支節點去做重整(容易重整就是軟體心智圖優於手繪心智圖的一大特點
    • 等到圖形重整到自己覺得很妥當時,就表示對該狀況或問題已經充分瞭解,這就完成了思緒的盤整
  3. 刺激想像
    • 刺激之一為放射性的樹狀結構,使人傾向做放射性的自由聯想,因為聯想必定從節點開始,而節點是放射性的均勻分佈
      • 手繪心智圖的另一缺點是,自由聯想順暢的時候,思緒走得很快,這時要盡快把想到的東西都記下來,但手繪的方式因為不便事後移動這些節點,所以會讓人傾向於慢下來想好事物的關係再手寫上去,這對自由聯想是有妨礙的。有時慢慢思考是有必要的,但有時也要能快速捕捉那稍縱即逝的靈感。
    • 刺激之二為心智圖上的圖像刺激。
      • 如果是很會畫圖的人,手繪的自由度是大些,但這是針對插圖而言,就文字節點本身,手繪心智圖沒有優勢。
      • 如果是更多數不會畫圖的人,手繪就有障礙,畫不好的圖像對視覺刺激恐怕也有負面效果,所以我會建議用搜尋引擎去搜尋圖片,尤其我會建議用 google,因為它的圖片搜尋還分大小、類型和顏色,可方便不同應用,像在類型這項,光是相片和插圖給人的刺激的效果就很不一樣。
      • 搜尋圖片當然無法像使用手繪插圖,自由勾畫出自己腦中的影像,在這方面,也許也會妨礙自由聯想。但另一方面,搜尋圖片的過程中,你會看到同一主題很多不同圖像表現方式,這也是一種刺激想像的來源。
      • 基於盤整思緒時移動節點的需求,我還是建議用軟體心智圖,手繪插圖很好,建議將手繪插圖轉成圖片檔匯入心智圖軟體,或者未來也可在觸控面版直接作畫。
在以上三大特點下,其實心智圖是適合用來解決大多數的動腦問題,它讓人瞭解複雜的關係,很多問題的發生並非是表面看到的原因,能夠看透事物的本質,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所以心智圖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是知識產出的工具,而不只是學習和知識吸收的工具。學習是很自然的,當你透過心智圖把事物的關係釐清了,你當然就學會了。記憶也是自然的,東西難記,常常是因為對那個人來說缺乏意義,所以教記憶的人會教一些把要記的東西和已知事物掛勾的方式,目的是要藉由已知事物而聯想到和它掛勾的新事物。其實這是捨本逐末的方式,只要真正理解新事物的意義和關係,記憶一點也不難!

以上三大特點,才是心智圖真正威力的所在,有其他工具有這種威力嗎?對了,我說的是軟體心智圖,心智圖軟體不少,負盛名的也有幾個,但為免困擾,我就只建議這個比知名的 freemind 更進階、也更相容於中文的免費軟體  freeplane

平衡客觀的報導比主觀粗魯的意見有用嗎?


前一陣子有本新出的網路行銷書籍,內容談到了某個領域台灣發展的狀況,裡面有幾個人和平台我是有些認識的。這幾天,我們同仁應我的要求把我們的銷售業務擴大到其中一個新的平台上,然後我上去測試了一下,我的結論是,以它現有的狀況來說,該平台沒用、不好用,沒有優勢!

事關同業的朋友,不便說太多細節。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平台最近也屢次得獎,而且那本新書也因此做了不少報導,書裡面其實也提到很多其他的報導...我的感想是:

  • 如果我的事業和該領域很有關係(事實上我的確是),那麼我要的不是那種每樣東西都根據外界報導做出看似全面、「客觀」且平衡的報告,我要的是知道他們在實戰下的真正效果。對我來說,我希望那本書能告訴我,各種方式的實際效果如何在何種條件下有效是否比其它的方式更好(是的,它也許不錯,但既然有更好的,我就不要它了)
  • 整理外界報導有個風險,那就是很多報導都是根據廠商或主辦單位的新聞稿來的,本來就不客觀。
  • 即使深入瞭解,要大聲說出自己認為它不好也不容易,就像我親身體驗後瞭解真相,在這裡也一樣畏首畏尾不敢充分揭露所談到底是誰。因為做人總得廣結善緣,看來真相只能私相授受了
  • 我也想起以前在研究機構的經驗,得不得獎這件事是看你怎麼說而評審怎麼聽。我的意思是,每個作法都有它的優缺點,今天它能得獎是因為在某個點它有個好的觀念得到認可,但是實際上好不好呢?就看你到底做到什麼程度,是否克服了所有的困難。如果是,那麼這個新的東西就比舊的好,如果不是,那麼光是說他有什麼優點或可以少掉什麼缺點都是不夠的,實際上新的作法可能有新的弊病使得它的整體表現更糟。得不得獎,看評審對這東西的實際狀況瞭解多少,以及他如何評估它的未來性。
回答標題的問題:主觀粗魯的意見有時可能更有價值
但書,你自己要有判斷力(我知道這是廢話,不過還是提醒一下,不管你看到的資料看起來是主觀還是客觀,你都得仔細判斷)。

重視某個商店平台是什麼意思?


新進員工進來時,提醒他,在我們使用的好幾個平台中,要很重視那個平台。話說回來,重視之後又該如何做?呵呵,這是重點,由於他的經驗還不及於此,重視這兩個字對他來說是「不可操作」的,他不知道要做什麼!

所謂的重視,有幾個意義:

  • 流量
  • 成交
影響成交有兩個主要因素,一是結帳的便利性,這個受限於平台本身提供的功能,你只能從選擇平台去改善,你改變不了什麼。另一個因素是看你內容怎麼描述,這個你在各平台做的基本上應該幾乎一樣吧,所以也不是重點。有一點例外,某些平台限制很多對外連結和嵌入影片的功能,所以如果你是從這類平台往其他平台擴張時,記得善用這樣的彈性

所以我談的是流量,重視這個平台,就是花更多的心來促成它的流量,有幾個方法:
  • 平台發起的活動多參加。平台的付費廣告也算其中一環,但值不值得需測試和評估。
  • 可將你外在的資源導入這裡。譬如說你有部落格,你可以在部落格文章中多做一些連結到此。
  • 再度檢視關鍵字是否要調整。這有不少細節,先不一一詳述。但這個問題會出現(不是每個平台內容都放一樣,怎麼還會有關鍵字的問題),主要是商品內容之外的周邊內容也造成了影響。一個銷售平台,通常側欄都有商品目錄、暢銷商品等,也可能有一些頁頭頁尾的,這些都會影響搜尋引擎對這個網頁相對於某個關鍵字的評價,所以你可能要因此做些微調。所有的排名都是比較出來的,所以看看你的競爭對手的頁面,你就會發現你在內容這個環節,到底夠不夠好,需不需要再加強一些什麼
以上就是所謂重視某個銷售平台時,你可以特別再花些心思的事。

2011年9月15日 星期四

成功的SEO


我曾在「網站流量的產生」一文中提到很簡單的SEO(搜尋引擎最佳化)作法,那是實實在在的,不搞什麼作弊和黑帽的作法,事實證明這種作法才是真正可以取得長期成功的作法(我們過去短期也很成功,約半年在前5頁,約一年擠到第1頁)。

台灣雅虎今天把他的搜尋系統由自家的引擎改成微軟的 Bing 搜尋,聽說有些SEO業者的顧客,排名已經大地震。昨天我針對自家產品比較大的分類名查了一下,原來第5名的小掉到第8名,原來49名的晉升到16名,原來17名的小掉到21名,原來50名外的則升到22名原來那個關鍵字的前3名呢,則分別掉到42名、52名和60名之後(我懶得再查下去)。至於擠到我前面的呢,好幾個是 PC Home的購物頻道的網頁。

其實那個關鍵字,兩三年前,我是前三名的,後來有一陣子,我發現排名有點詭異,幾個同業突然衝上來了,但是似乎不合理,因為他們家的網頁都是舊資訊,很少更新,有一家甚至還有一個標明多年之前的日期的價目表,所以你說他們的排名是怎麼來的呢?我記得同一時間接過好幾次電話,就是來推銷SEO的,我沒興趣,但想必我的同業成了他們的客戶。雖然我沒去搞那些SEO,那些網頁後來我也沒特別去整理(一年增添幾筆新內容而已),但我還一直維持在前10名。此次搜尋引擎更新,我們應該還算是進步,可見禁得起考驗!至於同業那些靠「特殊」方式取得的排名,就現出原形了。至於 PC Home 的購物頻道,那是佔了集團資源的優勢,以前不容易在雅虎搜尋引擎出頭,大概是同業相忌的刻意操縱吧!

在該大分類下,有兩個次分類的關鍵字,三年前有一段時間我是盤據住第1名,可惜後來因為外來「特殊」的競爭,後來也掉了幾名,只不過始終還能維持前10。此次搜尋引擎更換,我們又再度回到第1和第3,高興啊!

其實我更重視這兩個次分類,原因是,第一,一般人查詢,越是用字精準,表示目標越是明確,也越會有行動力(購買)。第二,當然,一般情況下,也很少人會去打很長的關鍵字,所以能夠達到次分類的水準也就很好了(在我這個例子是6個字)。第三,我很滿意在次分類的排名,再上一層的大分類,其實因為我們資源有限,產品線有所限制,所以不像大型商家有較多的曝光,大分類能在前5或前10已經很好了,小分類在前3甚至第1比較實在。

撰寫本文,是要再次提醒,SEO就實實在在去做就好了,大可不必花錢請人處理,找錯人,有時不只浪費錢,還可能因為違規而從此在搜尋結果中不見天日。我自己的作法就像之前文章所述,頂多是多保持警覺,更彈性地充分發揮那些作法,而結果呢,應該可以滿意吧!

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不自私的自私


我將自私分成以下4個等級:


  1. 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強奪別人的利益:這個等級者,嚴重者是強盜、大奸之人;輕微者,辦公室和市井之間常見,總有些人耍些小手段要犧牲別人的利益、奪取別人的利益來成就自己的好處。 這種人有時會佔一些便宜,但最終一定被眾人唾棄,得不償失。
  2. 功利主義:凡事以利益為考量,但不直接強奪別人之利益,原則就是有利就來 ,無利則閃。 這種人看似公平,但有時一定很苦,因為人不會總是在高點,一定是有起有落,在低谷時期,沒人會理你。
  3. 考慮自身利益的同時,也兼顧情義:在考慮和他人的情義關係和其他特性(比如這個人很好)下,除了自己的利益,也要分利、讓利給別人。反之,一個人過去對我們無情無義,我們也沒道理現在對他和別人一樣好。這是合理的自私,基本上也就是不自私。這種人在公平之餘,還存在著一些彈性,基本上是與人為善,不過份要求,但也絕不放縱。
  4. 不在乎自身利益,不分情況,總是對別人好:看起來像是不自私,卻只是爛好人。如果說一個人對那些全然自私的爛人壞人和對自己友好的人一樣好,這說的過去嗎?這對和你友好的人公平嗎?這無異是在鼓勵自私的爛人們我行我素,因為照樣可以得到這種人的厚愛。 

人不大可能也沒道理不管自己,做到第3級合理的自私,就是不自私了!

2011年9月3日 星期六

自我實現者的12項特質





二十多年前就讀過馬斯洛的5個層級的需求,分別是

  1. 生理需求
  2. 安全需求
  3. 社會或情感需求
  4. 自尊需求
  5. 自我實現的需求
最近又看到他曾經提出自我實現者的12項特質(也有看過其他人整理的版本略有不同):
  1. 理解現實
  2. 接受自己、別人和大自然
  3. 過著自發、簡單和自然的生活
  4. 專注解決問題
  5. 喜歡獨處,很超脫
  6. 不把生活常見事物視為理所當然
  7. 有過神秘經驗和天人合一的感覺
  8. 關心社會
  9. 有深入的人際關係
  10. 沒有種族、宗教或社會偏見
  11. 有創意
  12. 不受文化或思想的限制
看著這些特質,想像這種境界,整個人也陷入一種平靜滿足的狀態。我想主要原因之一是我認同這些特質。曾經很接近這種境界,後來有些偏離,最近又幾乎回歸正軌。望著這些特質,我會繼續往這方向去的。

當然,自我實現是五項需求的頂點,今天如果我是飯都吃不飽的,大概也沒空想這個了。我們要很惜福,世界上有太多的人是吃不飽的,原因在整個大環境,超過了他們個人所能做的。

另一方面,所謂的安全、社會和自尊需求的滿足,常常因人而異,多安全算安全,多少自尊才能滿足自尊?我引用自我實現者的第一條特質「理解現實」來說,安全代表完全沒有危險嗎?自尊是每個人都尊敬你嗎?這種想法符合現實嗎?我想自我實現者不必是超人,而是懂得調和自身與環境和諧的人。


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網賺大師和網路行銷大師們


透過網路銷售商品有5年的經驗了,前前後後也從不同的地方學到很多東西,包括最重要的實務經驗,回想很多人心所嚮往的網賺大師和網路行銷大師們,其實有各種不同的面貌:

  • 網路思想家:這類的大師確實具有遠見,不過大多不是執行者,所以不見得瞭解細節或從中獲利;能夠從中獲利者,大部分是成功的整合者。值得尊敬,只不過一般庶民很少能從這類的大師學到真正能馬上派上用場的東西。
  • 教授:教授雖然已經不會只窩在象牙塔中,有時也當當顧問看看外面的世界,但當教授畢竟有不同的重點(要講些看起來很有學問、不大容易懂的東西,但實際上可能沒什麼用),至於顧問,成敗都是隔靴搔癢的經驗,我想真正有創業經驗的人就明白親自經營和在旁邊出主意兩者之間的差異。夠扎實的教授能夠提供系統化的知識,這點很好,只是當中有很多經不起考驗的二手資料也混雜其中。
  • 專業行銷顧問:和教授比起來,顧問的經驗更多,當然一定會有更多成功的經驗,但人們沒看到的是,失敗的經驗也更多。和教授相同的是,那不是自己的事業。這裡給大家一個問題思考,網路行銷顧問教我們的是「自動印鈔機」的營業架構,但行銷顧問這工作本身卻是屬於出賣勞力的工作,只不過他們的勞力是比一般人有價值一些罷了,但畢竟不如「自動印鈔機」啊!所以他們為什麼不建立自己的印鈔機而是幫別人建立呢?
  • 網賺大師:這些人就真的有自己的印鈔機。有趣的是,這些人開口就要幫你賺大錢,而他們成功的網賺經驗就來自於把他們的網賺或網路行銷知識賣給你。看出弔詭的地方嗎?不可能總是一層一層傳下去都是在賣網路行銷的知識嘛,最後那個人要賣給誰?一定要把這些知識套用到賣其他東西才有價值嘛!而他們如何從你身上賺到錢那套,能不能讓你在銷售其他東西時也一樣好用呢?我的答案是有些地方你必須懂得如何修正和搭配其他知識,否則你賺不了什麼錢!
  • 成功的賣家:這些人也有自己的印鈔機,他們多半是成功後被請出來分享經驗的。他們的知識就真的能賣東西了!可是我常發現這些人就算能講出一兩點道理(那還得你自己具備相當的知識和判斷力才聽得出來),但通常他們講的東西實在沒什麼條理,你得很敏銳才能看出他們真正的成功之道,你直接聽他們的、照他們說的做,並不會讓你接近他們的成功。我想這有兩個原因,一是他們不是真正想分享,只是想多點名聲;二是他們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麼成功的,他們就是剛好在對的時間做對了一兩件重要的事,其他方面說不定比別人做的還差也不一定,但你要他來談網路開店的成功之道,要他全面的講他能力不夠,他只講他知道的又顯得太偏頗太狹隘,你沒他的長處你也學不來,而且時機可能也不同了!
  • 騙子:有些人去上了某些網賺大師的課後,就依樣畫葫蘆,賣昂貴的課程,自己其實不是很懂,但是反正還有其他人更不懂。有些騙子是始祖,他知道怎樣(騙)賺到錢,但做為他的學生,多半學不到真正有用的東西也賺不到多少錢,他本人則是賣課程賺了大錢而聲稱自己成功。某些人的賺錢架構像極了傳銷。某些人的賺錢架構更是依賴一大堆賺不了什麼錢的嚮往者來幫他們累積財富。我覺得累積財富很好,我只是在乎自己在累積財富的過程中,是不是確實對別人做出真正的貢獻以致於值得賺到這些錢。
其實是有點感慨,覺得很多努力的小賣家很難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一直想把這方面的知識分享出來,但又忙著自己的「印鈔機」,不過越來越有一股衝動要強迫自己把相關知識好好整理整理,除了做好事,也是教學相長,我常覺得人分享的越多就學的越多。沒太多資源的小賣家們其實不要妄自菲薄,其實我也小到沒太多人認識我,但是我看有些營業額上億的大賣家,你去考慮他的毛利率、考慮他的人員數量和其他費用,算下來不見得就會比我好喔!所以我相信,只要建立完整的知識,然後發揮自己的長處好好去做,各位的「印鈔機」可能比那些老師、顧問還有現在枱面上的大賣家更穩健、更持久呢!大家加油!

手機撥「57016」可查對方的電話號碼是網內或網外


手機撥「57016」可查網內外 但要收費

 更新日期:2011/08/31 19:26
國內電信業者最近掀起「網內互打免費」大戰,不過許多消費者早就使用「門號可攜」跳槽,使得相同開頭的號碼不見得是同一家公司,也造成消費者誤以為是網內而付出大筆通話費。NCC表示,想知道對方是不是網內,只要用手機打「57016」,再輸入對方手機門號,就可以知道對方是不是自家人
NCC表示,「手機門號可攜」方案,讓許多消費者不用換門號就可以換電信公司,但是也衍生出打手機時,不知道對方是「網內還是網外」。
NCC舉例,有消費者反映打手機和朋友聊天,本來以為講多久都只是網內計費,但朋友跳槽到其他電信公司也沒說,導致通話費大失血。
NCC發言人陳正倉表示,消費者如果不好意思詢問對方,只要用手機打「57016」,再輸入對方手機號碼,就可以知道是「網內還是網外」。
NCC表示,撥打「57016」的話費,以各家業者網內通話的費率計算,如果事先查詢,還是能讓消費者少花冤枉錢。

2011年8月24日 星期三

願意處理就是一種尊重和服務


一位老顧客來信問到他以前買的耗材,因為原系統已經壞掉,無法使用,問我們可不可以退貨。

基本上顧客有這種問題,我們都是願意盡量協助解決的,所以我們回信詢問,該耗材是何時購買的?沒想到是蠻久以前購買的,也就是有效期限將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允許他退貨,要不就自己吸收,這顯然不合理;要不就得轉賣他人,這也不對!因此我們只能如實答覆,告知無法退貨。

結果客人回了一封信,內容如下:「沒有關係! 謝謝你們願意處理! 不會不聞不問! 謝謝!!
這個意外的回覆讓我有幾點感想:

  1. 顯然在市場上,懶得理會顧客這種問題的人不少,回顧自己的經驗,也確實如此。
  2. 我一向強調將心比心,所以凡是顧客的難題,我都願意替他們多想一下,也因此所有工作同仁也有同樣的意識,顧客也因此感受得到這份誠意。單單只是簡單的「將心比心」的心態,就已經將我們和大多數的商家給區分開來了
  3. 於是,就我們來講沒有什麼的事情(我還很遺憾沒能幫上忙,心裡覺得過意不去呢),客人卻已感覺到溫暖,因為我們尊重他的需要。其實這就是服務的表現。
  4. 同樣這位工作人員如果換了一個工作場所,想必處理方式也必然為他老闆所同化,這就是領導人本身所造成的文化差異
  5. 本來,服務必須要能解決問題,而不只是態度委婉客氣的表面功夫。相信大家都有面對訓練有素的客服人員的經驗,可惜很多都是機械式的反應,不是真正關心你的問題。我們的確沒有幫客人解決問題,但是我們有那份心,而無法幫他處理也是合情合理的(很多商家不知怎地似乎都沒注意到,大多數的客人都是合情合理的),在這種狀況下,他已經覺得得到了尊重,也因此給我們友善的回應。這其實也是他對我們的尊重,我和公司同仁都非常感謝這位客人友善的回應。
  6. 我另想告誡熟悉本身商業運作規則的老闆和員工們,很多事看起來好像理所當然,但對一般客人(特別是我們零售業的客人)來說卻是很不清楚的,有時候有些客人的態度或要求或者並不合理,但我們要瞭解到他們知道的事情沒我們多,所以無法做合理的判斷,因此我們對他們該多一分體諒 (客人不是要找我們麻煩,客人是遇到麻煩無法理解、無法解決,瞭解這點,該怎麼面對不就很清楚了嗎?)。我不會教我的同仁人家大企業那套有制度的客服訓練,因為我不懂,我只會教他們將心比心,其實有這種心態,也就能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有彈性的處理好問題,剩下的都是一般應對的技巧 — 這部分我也不大會教,我都是在錄用人之前先確認他有基本的應對技巧。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我的書單:餐巾紙的背後 / 打開餐巾紙

點擊這裡連結網路書店

點擊這裡連結網路書店

不要懷疑,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圖畫來釐清。

你不用具備什麼繪畫技巧,只要會畫圓圈、方塊、箭頭,然後按照作者的指示,一步一步,就可以學會「視覺化思考」的技巧,終身受用!

你只需要3樣東西,就可以開始:用肉眼觀察打開「內心的眼睛」,還有你的雙手

完整的視覺化思考過程有4個環節觀看觀察設想展示。(第3章)

5個架構指標,能幫我們打開內心的眼睛,用SQVID來代表:簡單∕精細重質∕重量想法∕做法個別∕比較變化∕現狀。(第6章)

6種觀察和呈現的方式:6個W:誰∕什麼多少何處何時如何為何。(第8-14章)
作者簡介
丹.羅姆  Dan Roam
創辦了Digital Roam Inc.,靠著一枝筆、一張餐巾紙(還有白板)這類低科技的原始設備,教各行各業(包括高科技業、政府機構、金融、媒體、廣告、零售、娛樂旅遊、醫療照護等行業)運用視覺思考的利器,解決經營上的疑難雜症。
他協助過的公司非常多有名的大公司:Google、eBay、IBM、General Electric、Walmart、HBO、BBC、微軟、時代華納、富國銀行、美國海軍、安泰人壽、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輝瑞藥廠…族繁不及備載。
CC評價5顆星 (滿分是5顆星)

CC評論
:這兩本書是姊妹作,所以一起講,兩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一致的,只不過第二本的練習多一些,實例的細節也更具體些
。這兩本書,一本是繁體版,另一本是簡體版。坦白說,簡體書便宜,但紙質和印刷都差了些,最不喜歡的是總是不標示原文,向原文作者提出頭字語 SQVID,簡體版不列出,就很難記憶。雖然這是對懂英文的人才有用,可是我覺得應該列出英文,因為不懂英文也不想去學的人跳過就好,但對於懂英文或想藉機多學一點英文的人,損失就大了。這是題外話。

之所以推薦這兩本書,主要是它的結構很清楚,而且可行性高。關於畫圖的書,我很難用文字說明,請大家至少看看第一本。

(我的書單所介紹的書,可能是我已經讀過又要重讀的,可能是我正在讀的,也可能是我計畫要讀但還沒讀的,總之,都是我覺得值得跟大家分享的。如果是我覺得已經讀通了的,時間也夠的話,我會另外分享我的筆記和心得。筆記和心得可能會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分類出現,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利用側欄的搜尋功能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