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9日 星期二

退貨要乾脆

記得創業之初,營業額不大,對終端客戶的習性也不了解,加上我們的第一批商品是自行設計開發的 DIY 耗材類商品,因此偶爾遇到客戶使用上有困擾或不滿意時,我總是小心翼翼,想要了解原因,對於退貨這個選項,總是放在最後,絕不輕易答應。過了一段時間,對商品本身的說明文件和廣告文宣這些小地方,都根據消費者的反應做了調整後,發現使用者的反應其實都不錯 (因為產品本身本來就遠優於市場上同類商品),於是我們後來甚至打出耗材用過不滿意也可退貨的活動,直到現在都還這樣做,因為幾年來總共也不過三四例要退貨的案子。有不滿意這不足為奇,本來就不會是一個設計適合所有的人,像我們這樣低比例的退貨要求,退貨真的要乾脆!

後來有一陣子也銷售3C商品,想當然都是大陸來的山寨機,雖然評估過上百個供應商並和5家左右的廠商實際進貨,但對於品質始終不滿意,無怪乎網路上的賣家退貨條件之苛刻,真的是沒有服務可言。遇到這種產品被使用了半年才出問題,維修又路途遙遠並且可能要自行負擔成本的情況下,我對於退貨這個選項又遲疑了。幾經掙扎,將心比心,如果我是消費者的話,我能否接受這樣的品質和處理? 最後,我的標準清楚了,東西有問題,該修該退,不論成本,就是應該乾脆的做好,如果有損失,那是我們無能,所以提供了不良的商品。

姑且不提 "責任" 這樣的自我道德要求,所有的這些遲疑,其實都在累積客戶的不滿,並且這些不滿是會擴張出去的,這對於經營一份長久的事業將會造成傷害

面對客服問題,該怎麼做,其實只要站在客戶的立場,想清楚人家購買我們的商品時得到我們怎樣明示或暗示的承諾,就很清楚了。之所以會有遲疑,無疑是我們自己貪財、不想負起責任所致,這樣是會被唾棄的。

關於我們前述的經驗,前者是我們把商品設計的很好,所以極低的退貨率根本不用擔心;後者真的是商品的問題多,這樣的商品,倘若品質無法改善,或許在買賣雙方有共同的認知下,也不是不能做,只不過這跟我們的假值觀有差距,所以最後我們決定放棄這個領域。

總之,該退貨時還是得讓客戶退的乾脆,被退貨時雖然心如刀割,但那表示我們有些事沒做好,那就趕快檢討改善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