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Youtube 的字幕與翻譯功能
在這個網路時代,有很多非常好的資訊可以在網路上免費取得,不過有些影片因為語言的關係,不是每個人都能看懂,實在非常可惜!
但是你知道嗎? YouTube 的字幕和翻譯功能可以幫你一個大忙。很多不錯的影片其實都有英文或影片的母語字幕,這時只要善用 Youtube 提供的翻譯功能,即可幫助你看懂影片。
首先,如上圖右下方的紅色小圖示,就是有字幕的符號。上圖已經看到有英文字幕,即使沒有字幕顯示,只要你看到那個字幕符號,就表示有字幕,只不過是字幕被關閉而已。
要顯示翻譯字幕,請點選紅色圖標,便會出現下圖的結果:
分類:
28 網路生活
如何設定FB 分享之標題與敘述?
有時在 FB 分享連結時,它所自動帶出的標題和敘述並不是我們想要的,其實現在的 FB 是允許我們手動修改的。
將滑鼠游標移到標題上方,就會出現黃底,按滑鼠左鍵即會進入標題編輯框,如上圖模擬的框框。
同理,想編輯敘述就移到敘述位置一樣會出現黃底,按滑鼠左鍵即會進入敘敘編輯框。
如果原來沒有帶出敘述,你也可以移到相對位置,如上圖連結網址下方開頭的地方,就會有個黃色小方塊,一樣是按滑鼠左鍵即會進入敘敘編輯框。
知道這項功能並善加使用,就會使你的 FB 分享看起來更有意義。
計畫 VS 彈性
計畫是事前的深思熟慮,計畫讓我們在執行細部工作時有個依循的準則。計畫包括時間與目標,一般把計畫的完成度稱之為效率。
但是,任何計畫都不代表最高目標,它只代表著根據之前已知的環境和知識所找出來達到最高目標的一條路,但是已知的環境和知識都會改變,因此沒有道理死守計畫,這就是彈性。
嚴格的計畫不合理,於是我們就很容易產生放棄計畫的意識,特別是沒人盯的時候。但是放棄計畫、給了自己很多彈性是對的嗎? 還是只是自己一種逃避的心態? 以我做老闆沒人管的經驗,有很多時候之所以沒照計畫走或根本沒做好計畫,是因為在逃避,逃避工作 (因為心裡有其它事),或者不敢面對自己對工作茫然無知或不知如何規劃的現實。
對付逃避,就是嚴格要求照計畫走。沒有計畫或不知如何計畫,那就找出為什麼,很少有那種全然的無知,很多事看不清楚,那還是可以找到一些事先做,做了就會比較清楚。真的很茫然,找個顧問聊聊 (專業的顧問或者我們的朋友,同事或部屬也都可以)。
我以前應該說過,把時間排的滿滿的計畫會有惡果,會迫使人們只完成表面的目標,這會使人迴避問題的核心、喪失服務的精神、放棄好奇創新的習慣。一點都不奇怪,只要沒有彈性,那就是傳統機器的死樣子 (現在先進的機器都有一點智慧和彈性了)。
所以,計畫中要留有餘裕,然後嚴格執行計畫。如果感到有什麼事很不對勁,可以另外「計畫」一個仔細研究的時間,但除此之外,嚴格按照計畫執行。
2012年8月29日 星期三
以自由書寫來消化你的所見所聞
記得20年前就說是資訊爆炸的時代了,今日的資訊恐怕又數千萬倍於過去,處於資訊的洪流中,經常是接觸了很多,但之後什麼都不留下,腦袋又是一片空,為什麼? 因為我們沒有消化這些資訊,沒有讓它們和我們原有的資訊產生關係、統合在一起。這種產生關係與統合的過程也就是資訊消化的過程。
我回想小時候就只有那麼兩三套書可讀時,消化的可真好,甚至可說書中的某些經驗已經變成了畢生經驗的一部分。而今,大量的資訊迎面而來,只能囫圇吞棗,結果是茫茫然也,就像暴飲暴食的結果只是拉了一坨大便,沒真的留下什麼有用的東西。
所以資訊多,不代表我們變得更聰明了,能夠取得資訊,沒有什麼,除非變成你的知識和智慧,而能為你所用,否則什麼都不是! 那麼要如何才能消化這些大量的資訊呢?
我標題寫的是消化所見所聞,是要強調不只是資訊,還包括我們生活感官的各種經驗,希望在資訊時代中,大家別忘了生活。我幾經思考和嘗試,覺得自由書寫是最佳的消化方式之一。理想上,如果能找到智能和自己相近或略高一籌的人來「閒聊」是最幫助消化的方式,因為要閒聊,要能把自己的見聞說清楚,那就是重整思緒並和自己的生活產生關連了,智能接近或略高者更可刺激我們提升智慧。但是如果這樣的人不易找到,那麼最好的方式便是自由書寫了。此時便是自己和自己對話,如果是讀了其它人的東西,便是在和那些作者對話,把他們的智慧融入我們的生活中。如此,我們未必有天才朋友,卻仍可和一羣天才對話,不亦樂乎!
自由書寫強調把想法快速寫下,想到哪,寫到哪,這樣當然很難一下子就能弄出一套結構完整的思想,但是思想產生的過程本來也不是坐下來想破頭就會出來的,它需要很多的刺激和反思。自由書寫能夠最大程度的記錄下一閃而過的靈感,寫完之後,大可找時間再重新檢討自己的思想脈絡是否合理,所以自由書寫也只是一個初步過程,就像我們吃飯,胃的消化只是一個初步,但要讓這些食物的能量發揮更大的功效,於身體來說,可進一步鍛鍊各部位的肌肉,於思想來說,則是頭腦藉由這些能量進一步運作而產生更成熟的知識。
資訊多,本身沒有意義,重點是我們能從中得到什麼,所以關鍵是我們有沒有去消化,而我主張對於資訊及生活見聞的消化可以透過自由書寫來做到第一步。我寫部落格的主要意義之一也在此,這大約是介於自由書寫和思想精煉之間的一個中間地帶。
2012年8月18日 星期六
關掉瀏覽器以求專注思考
在網路時代,相信大家都曾為了網路源源不絕的資訊感到興奮或煩惱,煩惱是因為迎面而來的龐大資訊常把我們的專注力給帶走了,把我們寶貴的時間給帶走了...
今天難得的,我決定把瀏覽器關掉,除了資訊誘惑的原因,也是因為電腦變慢了,有些時候慢的難以忍受,覺得時間都給浪費了,而且等待當中,專注力也跑掉了...
為什麼是關瀏覽器? 各位看上圖,這是我日常工作的情形,網頁一開就有41個,部分原因是有些雲端應用,我必須開著好方便使用,另一個原因是有一些網頁有點意思,但還沒時間仔細看,就先留著。後面這點其實有辦法可以解決,加到我的最愛,或用網頁記錄軟體先把內容記下來也可以,例如我就使用 Evernote 和 Wiz 來做這件事,但有些重要資訊,為避免埋入一堆記錄中,還是先保留該頁面,希望能先看完,所以就開了一堆頁面了。
平日已有習慣,在必要的時候,乾脆關掉電腦,避免所有的誘惑和聲光刺激,是的,關掉電腦,對眼睛也比較好! 但有時工作本身就必須用到電腦本身,比如我今天的思考工作就必須配合心智圖軟體 freeplane,所以關PC不可行,關瀏覽器以前怎麼沒想過,如前所述,有一些未必好的理由使我需要保留那些網頁! 笨啊,我的瀏覽器早就設定開啟時會把關掉前的頁簽全部帶出來,所以直接關掉瀏覽器並無傷害。
有啦,有時想到個什麼事又想上網查看時會因為不方便而放棄,這真是太好了,今天工作多專注啊!
真需要查詢網路資訊時怎麼辦? 換個瀏覽器吧! 因為工作的需要 (確認自家網頁在每個瀏覽器都運作正常),我的電腦裝了所有主要的瀏覽器,包括 IE, Chrome, FireFox, Safari, Opera 等,所以真有需要我可以開其它瀏覽器只開一個頁面查詢。
不方便的結果讓我濾掉「想要」,只做真正「必要」的事情!
結論就是,關掉瀏覽器讓我覺得工作順暢多了! 其實很多專家也會提出這類的概念,關掉 mail,關掉PC,或關掉即時通等等,也許你還沒做過是因為覺得那會帶來一些不便,我之所以囉哩囉嗦的描述我的經驗,是想說明有些不便是可處理的,而且也許有意想不到的好處,惟有你親自試試看,才有自己的體會,而能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
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Freeplane 1.2 正式版 (1.2.18)
Freeplane 1.2 的正式版終於在 8.12 推出了! 一直到一個月前我還用 1.2.15 的 beta 版在為這個正式版做中文版的翻譯,1.2 的 beta 版也應該發展兩年以上了吧,我個人使用也超過一年半,其實一直蠻穩定的,現在正式版推出,我想大家都可以安心使用。
Freeplane 1.2 的特色簡單說明如下:
- 浮動節點:像便利貼可在任何地方做筆記,不必是心智圖的發散式樹狀圖的一部分。
- 自動節點格式:按階層或其他自訂條件。
- 群組節點:圈起一串節點 (雲狀包覆) 或 用大括號標出一個序列的節點 (摘要節點)。
- 節點可用動態連結、連結線和標籤連結。
- 各種節點結構:可加小圖示、圖片、超連結,可打數學式、可計算節點數值,節點除原來的內容 (核心內容),還可加上細節、註解、屬性等,資訊呈現的結構性很好。
- 可藉由隱藏部分內容使心智圖更容易閱讀,方法包括摺疊節點、根據設定的條件篩選節點、細節內容的隱藏,也可利用搜尋的功能只顯示部分找尋的內容。
- 可設定日曆提醒。
- 可密碼保護整個心智圖或部分節點。
- 更多方便的編輯功能。
- 可使用 scripts 增加附加元件和功能。
- ...
過去我推薦Freeplane 1.2 版時,曾有人認為它沒有其他版本的心智圖軟體好,其實各位可以自行使用看看,基本上我不認為它功能不足,某些付費軟體可以提供專用的魚骨圖、腦力激盪之類的功能,我也不覺得有什麼太大的意義,因為考慮這些專用圖的本質,其實就是 freeplane 這樣的心智圖軟體所能掌握的,而 freeplane 提供的篩選功能,似乎不是一般免費軟體能提供的。此外,新版增加的節點細節更有助於兼顧資訊的完整性與呈現的簡潔性。
本次正式版已經內含我最新的中文翻譯版本,請到這裡下載 freeplane 1.2.18。
分類:
90 心智圖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