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9日 星期三

以自由書寫來消化你的所見所聞


記得20年前就說是資訊爆炸的時代了,今日的資訊恐怕又數千萬倍於過去,處於資訊的洪流中,經常是接觸了很多,但之後什麼都不留下,腦袋又是一片空,為什麼? 因為我們沒有消化這些資訊,沒有讓它們和我們原有的資訊產生關係、統合在一起。這種產生關係與統合的過程也就是資訊消化的過程。

我回想小時候就只有那麼兩三套書可讀時,消化的可真好,甚至可說書中的某些經驗已經變成了畢生經驗的一部分。而今,大量的資訊迎面而來,只能囫圇吞棗,結果是茫茫然也,就像暴飲暴食的結果只是拉了一坨大便,沒真的留下什麼有用的東西。

所以資訊多,不代表我們變得更聰明了,能夠取得資訊,沒有什麼,除非變成你的知識和智慧,而能為你所用,否則什麼都不是! 那麼要如何才能消化這些大量的資訊呢?

我標題寫的是消化所見所聞,是要強調不只是資訊,還包括我們生活感官的各種經驗,希望在資訊時代中,大家別忘了生活。我幾經思考和嘗試,覺得自由書寫是最佳的消化方式之一理想上,如果能找到智能和自己相近或略高一籌的人來「閒聊」是最幫助消化的方式,因為要閒聊,要能把自己的見聞說清楚,那就是重整思緒並和自己的生活產生關連了,智能接近或略高者更可刺激我們提升智慧。但是如果這樣的人不易找到,那麼最好的方式便是自由書寫了。此時便是自己和自己對話,如果是讀了其它人的東西,便是在和那些作者對話,把他們的智慧融入我們的生活中。如此,我們未必有天才朋友,卻仍可和一羣天才對話,不亦樂乎!

自由書寫強調把想法快速寫下,想到哪,寫到哪,這樣當然很難一下子就能弄出一套結構完整的思想,但是思想產生的過程本來也不是坐下來想破頭就會出來的,它需要很多的刺激和反思。自由書寫能夠最大程度的記錄下一閃而過的靈感,寫完之後,大可找時間再重新檢討自己的思想脈絡是否合理,所以自由書寫也只是一個初步過程,就像我們吃飯,胃的消化只是一個初步,但要讓這些食物的能量發揮更大的功效,於身體來說,可進一步鍛鍊各部位的肌肉,於思想來說,則是頭腦藉由這些能量進一步運作而產生更成熟的知識。

資訊多,本身沒有意義,重點是我們能從中得到什麼,所以關鍵是我們有沒有去消化,而我主張對於資訊及生活見聞的消化可以透過自由書寫來做到第一步。我寫部落格的主要意義之一也在此,這大約是介於自由書寫和思想精煉之間的一個中間地帶。

2012年8月18日 星期六

關掉瀏覽器以求專注思考


在網路時代,相信大家都曾為了網路源源不絕的資訊感到興奮或煩惱,煩惱是因為迎面而來的龐大資訊常把我們的專注力給帶走了,把我們寶貴的時間給帶走了...

今天難得的,我決定把瀏覽器關掉,除了資訊誘惑的原因,也是因為電腦變慢了,有些時候慢的難以忍受,覺得時間都給浪費了,而且等待當中,專注力也跑掉了...

為什麼是關瀏覽器? 各位看上圖,這是我日常工作的情形,網頁一開就有41個,部分原因是有些雲端應用,我必須開著好方便使用,另一個原因是有一些網頁有點意思,但還沒時間仔細看,就先留著。後面這點其實有辦法可以解決,加到我的最愛,或用網頁記錄軟體先把內容記下來也可以,例如我就使用 EvernoteWiz 來做這件事,但有些重要資訊,為避免埋入一堆記錄中,還是先保留該頁面,希望能先看完,所以就開了一堆頁面了。

平日已有習慣,在必要的時候,乾脆關掉電腦,避免所有的誘惑和聲光刺激,是的,關掉電腦,對眼睛也比較好! 但有時工作本身就必須用到電腦本身,比如我今天的思考工作就必須配合心智圖軟體 freeplane,所以關PC不可行,關瀏覽器以前怎麼沒想過,如前所述,有一些未必好的理由使我需要保留那些網頁! 笨啊,我的瀏覽器早就設定開啟時會把關掉前的頁簽全部帶出來,所以直接關掉瀏覽器並無傷害。

有啦,有時想到個什麼事又想上網查看時會因為不方便而放棄,這真是太好了,今天工作多專注啊!

真需要查詢網路資訊時怎麼辦? 換個瀏覽器吧! 因為工作的需要 (確認自家網頁在每個瀏覽器都運作正常),我的電腦裝了所有主要的瀏覽器,包括 IE, Chrome, FireFox, Safari, Opera 等,所以真有需要我可以開其它瀏覽器只開一個頁面查詢。

不方便的結果讓我濾掉「想要」,只做真正「必要」的事情!

結論就是,關掉瀏覽器讓我覺得工作順暢多了! 其實很多專家也會提出這類的概念,關掉 mail,關掉PC,或關掉即時通等等,也許你還沒做過是因為覺得那會帶來一些不便,我之所以囉哩囉嗦的描述我的經驗,是想說明有些不便是可處理的,而且也許有意想不到的好處,惟有你親自試試看,才有自己的體會,而能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


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Freeplane 1.2 正式版 (1.2.18)


Freeplane 1.2 的正式版終於在 8.12 推出了! 一直到一個月前我還用 1.2.15 的 beta  版在為這個正式版做中文版的翻譯,1.2 的 beta 版也應該發展兩年以上了吧,我個人使用也超過一年半,其實一直蠻穩定的,現在正式版推出,我想大家都可以安心使用。

Freeplane 1.2 的特色簡單說明如下:
  • 浮動節點:像便利貼可在任何地方做筆記,不必是心智圖的發散式樹狀圖的一部分。
  • 自動節點格式:按階層或其他自訂條件。
  • 群組節點:圈起一串節點 (雲狀包覆) 或 用大括號標出一個序列的節點 (摘要節點)。
  • 節點可用動態連結、連結線和標籤連結
  • 各種節點結構:可加小圖示、圖片、超連結,可打數學式、可計算節點數值,節點除原來的內容 (核心內容),還可加上細節、註解、屬性等,資訊呈現的結構性很好。
  • 可藉由隱藏部分內容使心智圖更容易閱讀,方法包括摺疊節點、根據設定的條件篩選節點細節內容的隱藏,也可利用搜尋的功能只顯示部分找尋的內容。
  • 可設定日曆提醒
  • 密碼保護整個心智圖或部分節點。
  • 更多方便的編輯功能
  • 可使用 scripts 增加附加元件和功能。
  • ...
過去我推薦Freeplane 1.2 版時,曾有人認為它沒有其他版本的心智圖軟體好,其實各位可以自行使用看看,基本上我不認為它功能不足,某些付費軟體可以提供專用的魚骨圖、腦力激盪之類的功能,我也不覺得有什麼太大的意義,因為考慮這些專用圖的本質,其實就是 freeplane   這樣的心智圖軟體所能掌握的,而 freeplane 提供的篩選功能,似乎不是一般免費軟體能提供的。此外,新版增加的節點細節更有助於兼顧資訊的完整性與呈現的簡潔性

本次正式版已經內含我最新的中文翻譯版本,請到這裡下載 freeplane 1.2.18





2012年8月16日 星期四

減少瑣事


如圖,Less is more,少即是多,這話很多人說過,但是自己的事只有自己能想清楚,何謂少? 何謂多? 所以昨天我談到了「」,用句簡潔有力的英文來說就是 Slow is fast,可是那又是什麼意思? 所以我告訴大家先靜下來,讓自己的心和自己的腦開始作用...

回顧自己的生活,如果總是忙碌,總是覺得被什麼逼著走,而不能照自己的節奏和方向,那一定要減少些什麼,我前一陣子提出「飲食資訊學」,其中的一個要點就是要讓自己能消化,生活的各方面其實都是,匆匆忙忙的,不但是腦和心無法消化 (腦要消化資訊,心要消化情感),真的是一堆人有胃痛的毛病。

先靜下來的結果就是讓我清清楚楚的看到,確實有些事我只能應付了事,沒有實際的效用,更有趣的是這些事還不是要對別人負責,純粹是為自己,結果是自己騙自己...

凡是匆忙應付、無法產生實際效用的事就是瑣事,做不好,不如乾脆不做,這樣才有多點時間把其它事做好,才有多一點的時間悠閒的過生活!

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靜讓你動的更快


拼命往前衝的人,以為這樣動的最快,卻可能衝昏頭以至於撞牆了或迷路了,所以一味想動可能反而去不了哪!

人一定要有靜下來的時候,靜了,很多重要的事自然會浮上心頭,保持平靜不急於動作,然後才有時間消化整理思緒,思緒清楚了,方向才會正確,才會聰明的行動,這樣才能真正快速的往目標移動。

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或者我看到很多人也許不忙碌,但一不工作的時候全泡在電視、電腦和手機螢幕前,於是心和腦袋從沒清閒過,可想而知,心和腦一定都很亂,我對這些人只有一個建議,就是靜下來,遠離工作也遠離聲光,每天也許只要個10~30分鐘,然後你就會發現自己竟是那麼的聰明並有遠見,就這樣!


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3C戰力:控制,專心,信心

圖片來源:nikepro.com

最近有一段時間不在狀況中。想做好一件事,卻是難以保證在什麼時間可以成功,偏偏又很想馬上做成功,於是整個心都在那邊,以致很多也很重要的事就被放在一旁了,這當然會造成一些傷害。

有些事就是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什麼事情都可以用效率、時限的觀點來掌控的,不確定的狀態也是現實的一部分。在荒廢了其它重要的工作甚久後,想起了以前學到的3種戰力應該要好好的整合。

控制 (Control),我說的不是全然的控制,而是明白什麼事可控制的,什麼又是不可控制的,然後想想現在該做的是什麼,做我們現在該做的事便是控制。如果只是胡亂想做些什麼而指望會有成果,那就有點痴人做夢在碰運氣了,不可依賴,也無法控制。

專注 (Concentration),決定什麼是可做的事後,接下來便是毫不猶豫的集中心力去做好。經過前一階段的思考決定了能做什麼之後,此時已經不需要左顧右盼,只要專注就好。

信心 (Confidence),想清楚該做什麼並且專注去做後,就該有信心,沒有信心也會影響專注力,而這邊進一步要說的是,有的事情是有階段性的,例如演講或比賽,當我們在準備階段把控制和專注做好後,就該有信心實際於演講或比賽的當下好好演出;又比如我說的例子,我很想做好的事情有它必然的過程,但又因系統複雜而不知何時能真的完成,這時,當我做了該做的事並專注地把它做好後,就該有信心的靜觀其變,同步進行其它重要工作,等到時機到了的時候,再回來檢討原來的工作,繼續進行下一階段控制與專注,然後繼續有信心地去進行其它重要工作。 (有時我會在時機未到時等不及一直回顧那個在意的工作,那就是失去了控制,同時也就影響其它事情的專注度。不只其它的事情受影響,有時最關注的那件事情,也可能因為這樣的過度關注而造成反效果。)

以往人們通常討論如何做好一件事,這裡我們則談到如何同時做好幾件事而不會因某事的不確定性而傷害了其它的事情,提供給大家參考。

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讓人冷靜的觸發信物


這張照片是我的福神,我阿嬤二十幾年前一起去旅遊的時候買給我的,一個木雕項鍊,不貴,但對我的影響卻很大。我是個不大相信宗教或鬼神的人 (但是我自有一套信仰),這個木雕的福神項鍊對我最大的意義就是做為一個觸發的裝置

常常我們很想要做好某件事情時,容易變得緊張毛躁,或者有時強調放鬆時又過於鬆散,這時只要我觸摸到這個項鍊,就很容易回到一個平靜的狀態,然後腦筋就會比較清楚接下來該做甚麼事,該進入怎樣的一個心態。

一些成功的人能夠不管環境狀態總是很穩定把該做的事情做好,通常這些人都有他們的固定的「儀式」,也就是在真正開始做事前,會有一些特定的舉動讓他們進入狀態,比如說,鈴木一朗打擊前將球棒指向外野,籃球選手罰球前拍球的次數和動作是獨特而固定的,短跑選手可能聽固定的音樂,其它一般人士也都有自己的慣例或對自己說著某些話,這就是一種儀式。宗教儀式讓人進入一種特殊的精神狀態,而工作或一般生活中的這些儀式也有助於我們進入一個適當的精神狀態。

我的問題是有時會忘記要冷靜下來,讓自己進入一個正確的儀式,有時更是因為新的狀況沒有儀式而一時不知所措,所以便不知不覺的陷入無效的狀態,而這個福神項鍊就是觸發我冷靜的重要事物。一旦冷靜後,我就很容易進入正確的儀式中,即使是面對新狀況沒有既成的儀式,也能夠冷靜面對。事實上,能夠進入一種冷靜而有信心的狀態就是對任何狀況最重要的儀式

觸發信物也要去「養」它。養最重要的觀念是重視,第一平時看到它就建立起一個固定的正面聯想,譬如說,冷靜。第二,在生活中的確實實踐讓我們對這個聯想更有信心。曾經在幾次重要的事件中,包括重大考試,這個項鍊都讓我更冷靜的發揮實力,所以它始終是我安定的力量。

遺憾的是我好像太少用它,二十幾年來只用了幾次,若是前幾年生活挑戰頻頻時能善用它,應該會讓我的生活大大的改觀吧! 近日也很忙亂,十天前自我反省時才想到各種冷靜的辦法都不如這個福神管用,但卻依然將它供在櫃子裡,如果當時就拿出來,大概最近這件重要的事也會做的更好吧...

建議大家也有個自己的觸發信物,讓自己在忙亂中,或相反的在過度鬆散中,能夠馬上回到最佳狀態。

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納達爾掙脫被喬帥壓制的晦氣

RAFA by Rafael Nadal and John Carlin => 網路書店
恭喜 Nadal 終於在 ATP 1000 的蒙地卡羅公開賽 (Monte-Carlo Rolex Masters) 打敗最近連贏他七次的 Djokovic,一吐被壓制的晦氣。為什麼說是晦氣呢? 我主要是想談那個「」,當一個人連續在七次大賽的決賽輸給同一人時,那股氣可想而知有多低迷,你想振作,但對方連贏你七次,他的士氣高昂 (這已經不是你個人的士氣問題,因為對方已經比原來更強大),要超越這堵牆是很困難的。

凡是對抗性的比賽,要改變對方的氣,已經不只是盡全力硬幹的問題,還要做出改變,做出改變,對方就不會一直在他熟悉的舒適狀態,你才能降低對方那股高亢的士氣。他們前次在澳洲公開賽對決後我已經指出這一點 (見 你能做出改變嗎?)。我也指出,Nadal 那場比賽後來終於做出改變,雖然有點晚,但至少讓他重新看到贏球的曙光,果不其然,這次他贏了。

這次他贏有兩個優勢,一是蒙地卡羅公開賽是 Nadal 最喜歡的球場,二是 Djokovic 非常親近的祖父剛過世。優勢是優勢,人生起起伏伏,環境不停變化,每個人總是有時運氣略好、有時略差,長期來說,大家的運氣可能也差不了太多,一切還是看自己怎麼做。Djokovic 也有連勝七場的心理優勢 (常常劣勢的一方會說 I have nothing to lose,其實也是在爭取心裡優勢,把壓力推給對方),而且祖父的過世到底影響有多大? Djokovic 不是照樣一路挺進決賽嗎? 別人怎麼贏不了他? 我想 Djokovic 的確是失去了一些堅持到底的心,所以後來比賽變得一面倒。如果他和以前一樣專注,比賽會更接近,但我相信 Nadal 終於還是會擺脫連敗的陰霾,這樣他才配得上史上最強的球員之一,特別是史上心理方面最強悍的球員之一。

呵呵! 如此才值得我好好閱讀他去年出的自傳 (見上圖),當初他對 Djokovic 還在連敗,如果他克服不了這關,那麼這本書也不用細讀了。現在得好好看看人家到底為甚麼那麼強,即使一路被壓制到幾乎抬不了頭,也終於能夠掙脫!


後記:我當下有三點感想

  1. 無論如何不順,自己不僅不能垂頭喪氣,還要設法讓自己的士氣提升到最高。
  2. 做出改變,如此才能脫離低迷的氣氛,扭轉情勢與士氣。
  3. 等待時機。有時就是時機未到,要有耐心持續努力,在等待的時間中也讓自己更壯大。


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論「掛在臉書,好像什麼都經歷過了,但醒來什麼都沒有」


今天看到了這則新聞「我們掛在臉書,好像什麼都經歷過了,但醒來什麼都沒有」,有些想法。第一是硬塞了一堆資訊,如果無法消化,那是白搭。第二,如果那些資訊又是淺薄的雜談,那之後就真是「輕輕地,不帶走一片雲彩」,什麼都沒有!

我常把資訊的吸收比擬於吃飯。正常來說,吃了飯就該得到能量和養分。但是掃描FB的每一條資訊時,好比在吃任你吃到飽的自助餐,各種食物看起來很美味,於是就不斷地塞下肚,塞的時候很爽,塞完之後脹的難過 (長時間流覽螢幕資訊,是不是會頭昏昏而視茫茫?),很快又把它們都拉掉,最後什麼也沒留下,得到的那一丁點能量就在脹的難過的那段時間給消耗掉了。長期來講還傷了胃 (變得不懂如何吸收有深度的知識)。

所以那句話就像是「好像什麼都吃了,吃完後什麼都沒有留下」!

解決之道在於有意識、有自覺,清楚知道自己現在在做什麼,而不是貪圖一時輕鬆的快感,慎選、細嚼慢嚥是吃飯和看臉書的解答。

2012年2月5日 星期日

要先辭職才能開創自己的事業嗎?


如同先前說過的,我希望你是在做自己喜歡做的工作。然而,也許過去你對自己喜歡做的事如何轉變成一份收入並沒有認真想過,這時突然辭職要去開創自己的事業未免風險太大

辭不辭職有幾個考慮:

  • 你需不需要這份薪水:如果你需要,你最好先不辭職,然後利用你剩餘的時間去歸劃佈局。
  • 這份工作是否榨乾了你所有的時間:有的老闆認為工作是永遠做不完的。對,也不對。有興趣的事當然永無止境可以繼續發展下去,但是也許你不是那麼有興趣,也許你生活中還是有其他的興趣想做。總之,在這種地方工作,你不離開就永遠別想開創自己的事業 (或者只是從事一些自己興趣的事)。所以,如果你沒有經濟壓力你可以直接辭職;你有經濟壓力的話,就趕緊找一份沒那麼壓榨你的工作,能符合你的興趣更好。
如果你在工作中想發展自己的事業,請注意:
  • 不要竊取公司資源
    • 第一,這不符道德。
    • 第二,現實來看,這種人不會有合作夥伴,是斷了自己的後路。一個人如果把公司的資產拿去賣掉,你以後敢跟他合作嗎?你會聘用這種人嗎?如果你會,也只是短期的利用吧?如果間接一點,不是賣公司的資產,而是去偷學什麼,然後轉換成相關產品呢?專業知識是你個人的,所有的東西都是組合出來的,界定的標準在哪?請你站自己的角度外,也站在老闆的角度想一想,想想你放不放心跟這種人合作,用不同角度想一想都勉強能接受的就是尺度所在。(當然,每個人的觀念也許不同,所以尺度也會略有差異。請記得符合法律規範,否則風險自行承擔。)